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于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各省市代表队的竞技风采,更成为检验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的重要舞台,在为期12天的激烈角逐中,运动员们奋勇拼搏,多项全国纪录乃至世界级成绩被刷新,为中国体育迈向巴黎奥运会周期注入强劲动力。
赛事亮点频出 新生代选手崭露头角
本届全运会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,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与,游泳、田径、举重等项目成为焦点,年轻选手的表现尤为亮眼,在游泳赛场,18岁的浙江小将潘展乐以47秒94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,这一成绩位列今年世界第三,标志着中国短距离自由泳的突破,而女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中,14岁的广东选手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卫冕冠军,延续了东京奥运会上的统治级状态。
田径赛场同样惊喜不断,男子100米决赛中,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夺冠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的冠军选手,他在赛后表示:“全运会的竞争强度不亚于国际大赛,年轻选手的追赶让我必须全力以赴。”女子铅球名将巩立姣以20米58的成绩刷新个人赛季最佳,展现了老将的稳定实力。
科技赋能赛事 全民共享体育成果
本届全运会首次大规模应用5G技术、AI裁判辅助系统等科技创新手段,在体操、跳水等打分项目中,三维动作捕捉技术为裁判提供实时数据支持,减少人为误差,赛事组委会还推出“云观赛”平台,通过VR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比赛,累计观看人次突破3亿。
全民健身理念同样贯穿始终,全运会期间,西安市开放了5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,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200余场,涵盖广场舞、羽毛球、自行车等大众项目,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表示:“全运会不仅是精英运动员的舞台,更要带动全民健身热潮,推动健康中国建设。”
备战奥运新周期 中国体育蓄力再出发
作为巴黎奥运会前的“中考”,本届全运会涌现出大批潜力新星,举重队“00后”选手李雯雯以总成绩320公斤轻松夺冠,这一成绩超过东京奥运会女子87公斤以上级金牌标准;射击赛场上,16岁的江苏小将盛李豪在男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中打出634.5环,打破全国青年纪录。
部分传统优势项目面临挑战,乒乓球男团决赛中,广东队3:1击败北京队,但樊振东、马龙等主力在比赛中均遭遇年轻选手强力冲击,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坦言:“梯队建设仍需加强,巴黎奥运周期我们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。”
东道主陕西交出完美答卷
陕西省为筹备本届全运会新建和改造场馆53座,其中西安奥体中心“石榴花”体育场成为城市新地标,赛事期间,2.6万名志愿者提供多语言服务,交通、医疗等保障工作零失误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称:“中国再次证明了举办大型赛事的卓越能力。”
随着主火炬缓缓熄灭,全运会正式进入“粤港澳时间”——2025年,第十五届全运会将由广东、香港、澳门联合承办,国家体育总局表示,下届赛事将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,增加霹雳舞、攀岩等奥运新项,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。
这场体育盛宴的落幕,标志着中国体育站在了新的起点,从全运健儿的拼搏身影中,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的厚度与活力,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的备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